近年來,涇縣堅持將高質量黨員教育電視片制作作為加強黨員教育的重要抓手,不斷在選題、制作、宣傳方面下功夫,突出黨員教育電視片的政治性、本土性和全面性,著力打造一批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的精品黨員教育電視片,為黨員教育資源建設注入源頭活水。
找準選題“關鍵點”,突出政治性,確保黨員教育電視片“站得高”。始終堅持黨員教育電視片姓“黨”的根本政治屬性,圍繞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經濟發展、文明創建等中心工作,聚焦組織、干部、人才等黨建重點任務,選好關鍵人物、講好典型故事,用好鏡頭這個“小支點”,撬動黨員教育這篇“大文章”。年初縣黨員電教中心根據組織工作重心研究制定黨員教育電視片制作工作清單,明確制片方向。同時面向全縣開展選材線索“拉網式”摸底排查,充分挖掘各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鄉村振興、疫情防控、基層治理等重點工作和吃勁崗位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先由基層黨組織自薦、各基層黨(工)委擇優推薦,最終經全縣黨員教育電視片選題討論會嚴格篩選后確定選題,逐項梳理確定后的選題,建立制片選題資源庫,確保每一個選題主題不偏、立場不移。
打造制片“閃光點”,突出本土性,確保黨員教育電視片“扎得深”。聚焦紅色資源,深入挖掘涇縣本地新四軍精神文化,邀請歷史學家、資深學者等專業人員針對制片腳本進行深度打磨,保證無一史實錯誤。同時聯合社會影視公司等專業制片力量,大膽創新動漫重現、真實人物重現等創作形式,精心打磨鏡頭語言,優化視頻剪輯、音樂表達等敘述方式,確保制片質量。拍攝的《云嶺烽火》《戰火青春》等紅色題材黨員教育電視片生動描述了革命戰爭年代新四軍將領帶領人民奮勇殺敵、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聚焦非遺技藝,圍繞宣紙、宣筆、油布傘等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匠心打磨《千年技藝掌簾人》《精雕細琢制傘人》《宣筆制作技藝》等紀錄片,突出展現周東紅、鄭國民等老一輩大國工匠、能工巧匠在傳承非遺文化、弘揚中華文明道路上的堅守與純粹,讓鄉土人才破土飄香。
抓好宣傳“發力點”,突出全面性,確保黨員教育電視片“看得遠”。以全國、省、市黨員教育電視片觀摩交流活動、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主題微黨課征集評選展播等活動為契機,積極將本土優秀黨員教育電視片向上推薦,延伸黨員教育電視片輻射半徑。其中《云嶺烽火》在2017年第十四屆全國黨員教育電視片觀摩交流活動中榮獲三等獎;《鐵軍》被全國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采用,《戰火青春》在2019年全省第十四屆黨員教育電視片觀摩評比暨第二屆黨員教育微視頻大賽中榮獲一等獎和最佳攝影獎。堅持資源下沉,依托“三會一課”、主題黨日、黨員干部集中培訓等活動,堅持把本土黨員教育電視片作為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的“活教材”,推動黨員教育電視片進機關、進社區、進鄉村、進企業,組織全縣各級黨組織黨員干部現場觀看,為黨員帶來“視覺盛宴”上的微黨課。今年以來,共播出20余部精品黨員教育電視片,累計觀看1.3萬人次,大大激發了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熱情。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