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體制機制,讓“人才紅利”加速釋放。積極發揮涇縣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統攬作用,及時調整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并召開全縣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制發《2021年全縣人才工作要點》,明確全年人才工作的綱和領。先后制定《涇縣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規則》《涇縣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工作職責》和《涇縣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細則》,推動人才工作各項目標任務落實。制發《涇縣人才工作調研評估辦法》,把人才工作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綜合考核,細化32項具體細則。深化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制度,設立涇縣人才服務窗口,研究制定《涇縣“涇川優才卡”管理暫行辦法》,完善醫療服務、子女入學等人才服務保障機制,協調解決人才公寓入住和續簽。
緊跟大局大勢,讓“人才集聚”服務發展。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聚才理念,圍繞主導產業和鄉村振興需求實際,采取招考引才、產業引才、柔性引才、校園招聘等方式,著力集聚一批高層次人才。聚焦“事業引才”。市縣聯動引進事業單位緊缺專業人才,啟動涇縣中學優秀教育人才引進工作,國內重點高校專項引進優質教育人才。創新實施“涇英聚才”政企共育引才計劃,通過“政聘企培”方式,面向國內“雙一流”建設學校等,首批為涇縣電機、泵閥等主導行業重點企業引進培育科技創新人才。聚焦“企業用才”。制定《涇縣鼓勵企業引進、培養人才和穩定產業工人隊伍若干政策規定(試行)》,將人才獎補政策由原來依據學歷、職稱補助調整為依據年薪收入,分五類補助,進一步突出用人單位主體作用。出臺《關于促進工業商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試行)》,引導縣內重點企業在外設立科創飛地。依托駐外招商組建立杭州人才工作站,組建駐上海市“雙招雙引”人才工作站。聚焦“柔性引才”。關注民生需求,通過共建共享方式,引進滬蘇浙地區高層次醫療人才和團隊,定期到涇縣醫院開展專家門診、手術指導、授課培訓、學術講座活動。
堅持多元培育,讓“人才活力”競相迸發。認真開展本土人才調研摸底,編制了《涇縣人才庫工作手冊》,做到本土人才底數清、情況明。圍繞工業提速,培育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遴選優秀企業經營管理者赴南京大學舉辦企業家人才培訓班,安徽吉昌護理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瑋獲評安徽省第七批“特支計劃”創業人才。圍繞產業需求,培育專業技術和高技能人才隊伍,評選涇縣第六批“拔尖人才”、第二屆“涇工巧匠”。圍繞鄉村振興,培育農村實用人才隊伍,深化實施能人回鄉、市民下鄉、企業興鄉“三鄉工程”。大力實施優秀人才回歸、大學生回引行動。
打造“涇”彩非遺,讓“人才品牌”薪火相傳。緊密結合縣情實際,打造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隊伍。在省市率先編制《非遺十四五發展規劃與實施方案》《非遺扶持獎勵暫行辦法》等,建立非物質文化傳承技能人才檔案數據庫。建立非物質文化傳承技能傳習基地,培養宣紙制作技藝人才、剪刀、糕點、醬菜和地方菜肴制作等技能人才。打造“六個一”非遺主題研學路線,即一面旗【主要路線:云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一張紙【主要路線:宣紙文化園】、一塊磚【主要路線:花磚、宣筆】、一首詩【主要路線:桃花潭】、一條龍【主要路線:龍窯、油紙傘、木梳】、一幅畫【主要路線:查濟】;圍繞非遺傳承人打造非遺人家品牌,切實將非遺文化和人才變為“真金白銀”,實現融合發展。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