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涇縣聚焦優勢特色產業,以“科技特派員”制度為抓手,創新科普工作機制,深入開展科技宣傳培訓活動,組織科技特派員深入農業生產一線,為農民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的科技服務,通過推動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服務“三農”,不斷強化鄉村人才支撐、激發鄉村振興發展活力。
科技特派員進網格,實現全村覆蓋。堅持突出主導產業、技術需求、雙向選擇、精準識別等選派原則,選派113名專業技術員擔任科技特派員,實行“科技特派員一人服務一村,多元服務”模式,實現行政村全覆蓋,落實相關農業科技指導,打通鄉村振興的科技致富路。為提升服務效果,涇縣嚴把選人質量關,積極選派素質高、作風正、技術強、適應農村工作、有一定組織協調能力、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科技特派員進鎮入村開展科技服務,服務領域涵蓋農業、林業、醫療、養殖等多個層面。各鄉鎮黨委組織科技特派員成立技術服務小組,加大科技特派員隊伍管理,為全縣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強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撐。為更好發揮科技特派員作用,涇縣林業部門通過邀請安徽農業大學、中國林科院亞林所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到當地開展技術講座培訓以及現場技術指導,以及通過“線上+線下”技術指導的方式,使技術需求與技術服務快速精準對接。
科技特派員進村組,夯實振興基礎。在全縣行政村全覆蓋的基礎上,深化和創新科技特派員工作機制,積極發揮科技特派員作用,采取手把手現場指導、集中培訓等服務形式,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多種糧、種好糧。各鄉鎮科技特派員利用村廣播、村民組微信群、發放技術明白紙,與群眾面對面互動等多種形式,積極地宣傳實用的種植技術和強農惠農政策,有效地調動群眾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同時根據各村的種植實際情況,對癥施策,有針對性地進行作物種植技術指導和苗期管理。注重大戶的技術應用引領示范作用,帶動周圍群眾積極參與。定期下沉到田間地頭、農戶和種植大戶身邊,指導節水灌溉、病蟲害綠色防控、測土配方施肥、化肥減量增效等方面的技術。涇縣赤灘村在科技特派員的指導下,村“兩委”充分利用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這一主體,對擴建的100畝蓮子基地引入淺水品種“太空蓮”36號。同上年相比,畝收入增長近千元,增幅達30%。同時,該村低產園、殘次園在科技指導員建議下改種的旱地,引入梓兩優5號和中優299兩個品種,畝均產量達950斤,畝均收入達千元。對村內蔬菜種植戶大力推廣一膜一網越夏辣椒種植技術,畝均增收1000余元。
科技特派員進企業,賦能增產增收。為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實現林業產業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涇縣林業科技推廣中心組織林業科技特派員小分隊赴蔡村鎮安徽森亞生態農林有限公司、蔡村河西毛竹專業合作社石斛、竹蓀種植基地開展科技服務,多舉措助力鄉村振興。同時,涇縣林業局創新組織模式,根據縣域主導產業發展需求,組織對各鄉鎮林下藥用植物情況進行調查摸底,幫助林農尋找、租賃適合發展林下藥用植物種植的山場,按照“學科鏈對接產業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的基本思路,組建科技特派員小分隊,深入到山頭地塊,開展科技服務不間斷活動。涇縣琴溪鎮在科技特派員的指導下,積極謀劃培育綠色食品主導產業,探索打造揚子鱷生態農業品牌,鼓勵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流轉1980畝,在國、省道和村組干道沿線,輪種3047畝油菜花和有機水稻。重點推進玲芝村160畝水果產業園、赤灘村400畝蓮子基地、馬鞍村200畝蔬菜基地建設,當年3個基地果蔬飄香、喜迎豐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