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涇縣政協黨組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把牢“一個原則”、落實“兩個全覆蓋”、發揮“三個作用”,抓準、選準、把準黨建與履職融合提質的關鍵點、切入點、著力點,推動黨建工作高質量發展。
一、把牢“一個原則”,抓準黨建與履職融合提質“關鍵點”
堅持把黨對政協工作的全面領導作為最根本的政治標準和工作原則。一是旗幟鮮明講政治。全面落實《中共涇縣縣委關于加強新時代縣政協黨的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縣政協黨組自覺把縣委的部署要求貫徹到政協工作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堅持每年向縣委匯報全面落實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情況,做到重大事項向縣委請示,重點工作開展情況向縣委報告,重要協商成果報縣委參閱。堅持將黨建與履職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根據縣政協年度工作要點研究制訂縣政協及機關黨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宣傳思想及意識形態等工作要點,明確大黨建各項重點工作任務,形成工作閉環,推動工作落實。二是搭建理論學習平臺。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采取多樣化方式開展學習教育,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構建以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為引領,黨組會議、主席會議、常委會議、機關黨支部“三會一課”、機關干部集體學習等相配套的多層次、全覆蓋、常態化學習體系,引領政協委員和政協干部在常學常新中加強理論修養,強化思想政治引領。三是把好政協工作正確方向。充分發揮政協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重要作用,認真學習《中國共產黨政治協商工作條例》,不斷提升政協履職規范化、科學化水平。緊緊圍繞縣委決策部署遴選重點協商課題,年度工作要點嚴格經縣政協黨組會、主席會、常委會議審議,報請縣委常委會研究審定后實施。各專門委員會定期向縣政協黨組匯報協商活動籌備和開展情況,確保各項履職工作都在黨的領導下,主動負責、協調一致地開展。
二、落實“兩個全覆蓋”,選準黨建與履職融合提質“切入點”
致力于“兩個全覆蓋”,從“有形”向“有效”轉變。一是健全聯系溝通機制。堅持和加強黨內外聯系,健全完善縣政協黨組成員聯系黨外常委,黨員常委聯系黨外委員,主席會議成員聯系黨員常委和黨員委員制度,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四聯”工作制度,通過走訪聯絡,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傳達縣委、縣政府的重大決策,通報縣委、縣政府、縣政協的重要會議精神和重要工作動態,為委員知情明政、履行職責創造條件。建立11個住鄉鎮縣政協委員活動聯絡組,明確11名鄉鎮黨委專職副書記為縣政協委員,并兼任委員活動召集人,打通了委員履職與聯系群眾“最后一公里”。二是強化組織體系建設。不斷優化黨組織設置,建立健全縣政協黨組、機關黨組、辦公室黨支部三級黨組織架構,明確責任分工,形成“一崗雙責”的黨建工作責任體系。縣政協黨組每年定期聽取機關黨建工作匯報,研究機關黨建重要工作、統籌指導重大學習教育活動,提出明確要求、作出總體部署、加強督促指導,形成了政協黨組統一領導、機關黨組統一協調、黨支部抓落實、黨員全員參與的全面覆蓋新格局。同時堅持在召開縣政協全體會議、組織外出培訓期間成立臨時黨支部,實現政協黨的組織對黨員委員全覆蓋、政協黨的工作對政協委員全覆蓋。三是注重履職聯動建設。縣政協黨組把黨建工作流程嵌入業務工作鏈條,推動黨建與履職同頻共振、同向發力。工作中,把協商活動與主題黨日活動結合起來,搭建多個履職平臺載體,引導政協黨員干部和黨員委員帶頭參與,帶動黨外委員主動落實黨的決策部署、服務縣委縣政府工作大局,實現履職實踐和履職能力雙提升、黨建工作與履職工作雙融合。探索機關理論學習與委員活動相結合,堅持每季度邀請各領域具有專長的縣政協委員在機關開展“委員講堂”,委員結合自身工作進行分享交流,展現履職風采,從而激發履職動能。目前已開展“信訪工作條例解讀”“新四軍精神傳承”“非遺保護傳承利用”等專題講座。
三、發揮“三個作用”,把準黨建與履職融合提質“著力點”
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發揮三個作用,全面提升縣政協黨建工作水平。一是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積極探索黨建工作新途徑新方法,實行“黨建+委員工作室”,將政協黨建工作與委員工作室建設同步推進、有效融合。以六個委員工作室為依托,常態化組織政協委員深入基層宣講政策、聽取民意、凝聚共識,開展微協商,提出科學可行的意見建議,有效激活組織“神經末梢”。構建“黨建+書香政協”,建立健全委員學習交流機制。打造“書香政協·品讀‘涇’彩”委員讀書品牌,以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突出政治理論、政協知識、專業知識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四大學習主題,打造“讀書專區”“委員講堂”“委委道來”“掌上互動”四大讀書分享平臺,形成“線上讀書+線下分享+即時交流”的讀書氛圍,帶動各參加單位、黨外委員和界別群眾共學,不斷夯實團結奮斗的思想政治基礎。二是發揮機關黨支部帶動作用。謀劃“協手同行”黨建品牌創建,加強學習型、服務型和創新型支部建設,積極組織黨員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把集中學習、黨性分析、專題黨課、服務群眾、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等有機結合,增強組織生活的針對性。建立由辦公室黨支部牽頭、委員所在黨支部配合、黨員委員和黨外委員參與的“大黨建”活動實施辦法,邀請委員參加辦公室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發揮革命老區紅色資源優勢,組織開展“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等革命傳統教育活動,引導機關黨員干部和廣大縣政協委員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探索政協辦公室黨支部與黨員委員所在黨支部、民主黨派基層組織聯合開展活動,先后舉辦“黨史故事大家談”“喜迎二十大·我和我的祖國”經典誦讀等活動,在加強團結聯誼中傳播共識,引導委員不斷增進“四個認同”。三是發揮黨員委員先鋒作用。落實“黨組成員聯系黨員委員、黨員委員聯系黨外委員”制度,注重發揮黨員委員在學習和履職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加強溝通交流,增進政治共識。實踐中,組織黨員委員與黨外委員“結對子”,突出思想引領、履職帶頭、互助示范等作用的發揮,立足界別特色,在組織開展調研視察、座談交流、上門走訪等活動中,注重加強協商工作與黨政工作的有效銜接,緊扣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緊扣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提高服務黨政決策施策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以“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讓委員們在聯系中溝通思想、交流看法、增強團結、取長補短、促進履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