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川鎮山口社區耙齒嶺區域道路由原村組集資修建,因年久失修,長期困擾村民出行安全,由于宣涇二期高速從耙齒嶺組穿過,群眾對道路通行條件提出了更高期待。該道路的改善不僅關系到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推進,更直接關系到廣大村民的出行幸福感。
近日,涇川鎮山口社區一場如火如荼的耙齒嶺區域農村村莊道路維修提升攻堅戰正全面展開,昔日坑洼不平的“煩心路”正在加速蝶變為平整暢通的“暖心路”,這背后是社區黨委主動作為、為民服務的生動實踐。
長期以來,部分農村道路因年久失修、重型車輛碾壓、自然侵蝕等問題,出現路面破損、坑槽遍布、路基沉降等情況,既給村民日常出行帶來不便,也埋下安全隱患,成為群眾反映強烈的“急難愁盼”問題。社區黨委通過常態化入戶走訪、村民議事會、線上意見箱等多種渠道,主動收集群眾訴求,對道路問題建立臺賬、逐一梳理,精準掌握各路段破損程度與村民出行需求。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山口社區直面矛盾、督導質量,將農村道路維修工程作為年度民生實事的“頭號工程”來抓。社區明確“兩委”成員分片包保責任,細化施工方案、倒排工期、劃定責任區,確保任務落地。同時,積極聯合鎮農業農村發展中心、縣交運局,對接耙齒嶺農戶,向上爭取交通、財政等部門政策與資金支持,向下發動黨員和村民代表深入宣傳,構建起“黨委牽頭、多方聯動、群眾參與”的共治格局,全面吹響道路提質攻堅的“集結號”。通過科學統籌施工安排,扎實推進工程進度,真正按下項目建設的“加速鍵”。
在耙齒嶺村的道路維修現場,機器轟鳴,一片繁忙景象。鑿地機正精準地清除舊路面層,工人頂著烈日炎炎攤鋪著混凝土地面、路基加固、邊溝修整等作業。為最大程度減少施工對村民出行的影響,社區黨委牽頭組織施工單位、村民代表召開協調會,專題研究施工方案,最終確定“分段施工、錯峰作業、優先保障主干道通行”的施工策略——避開早晚出行高峰時段作業,盡量減少對村民出行的影響,同時,嚴格把控材料關、工藝關和質量關,確保修一條、成一條、群眾滿意一條。”
據悉,此次農村道路維修工程覆蓋面廣、針對性強,在全面修復破損嚴重路段的基礎上,更注重精準提升。針對施工中發現的局部窄路問題,山口社區領導深入一線、現場協調,積極籌措資金,及時推動道路拓寬。施工期間,社區負責人多次實地走訪,全程監督指導,嚴把質量關、進度關,全力確保將道路建成經得起時間和群眾檢驗的“陽光工程”和“優質工程”。
道路通則百業興。一條條煥然一新的農村公路,帶來的不僅是出行環境的改善,更是發展的希望和信心。
農村道路的維修提升,不僅疏通了交通的“毛細血管”,更激活了鄉村產業的“一池春水”,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感、獲得感,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的交通運輸保障。
農村道路“三分建、七分養”。下一步,在持續推進維修工程的同時,將進一步完善農村公路長效管養機制,加強日常巡查和養護,探索智慧化管理模式,努力實現“有路必養、養必到位”,確保農村公路始終處于良好運行狀態,讓一條條“平安路”“放心路”“致富路”更好地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助力廣大農民在奔康致富、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闊步前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