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黃村鎮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依托本地自然資源、產業發展特色和交通區位優勢,大力優化人才發展環境,釋放鄉村人才蓬勃活力,為鄉村振興注入發展動力。
完善機制“精心選”,發揮人才“強動力”。加強引領,壓實振興責任鏈。堅持黨管人才,黃村鎮始終把人才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多次召開會議研究全領域的人才工作,確保人才工作的正確領導。全面摸排,充分盤活本土人才資源,落實每名領導直接聯系服務2名本地區本領域專家、高層次人才機制,定期開展慰問走訪。并積極構建“黨建+產業+人才”工作模式,其中11家非公企業建立了黨員干部聯系制度。今年以來,各非公企業在黨建指導員的指導下,共發展預備黨員3名,為我鎮經濟發展打下夯實的基礎。儲優育強,建強村級排頭兵。拓寬來源渠道,明確年齡、學歷等隊伍建設要求,精心比選確定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推薦人選。目前上級備案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人選11名,平均年齡33.8歲,其中大專及以上學歷10人。支持村“兩委”干部開展學歷提升,鼓勵青年返鄉參加本地各項人才招錄考試,扎根家鄉,服務家鄉,建設家鄉。2024年以來,已有7名村“兩委”干部完成學歷提升,5名本地青年通過統一招錄進入后備干部隊伍。
分門別類“悉心育”,繪制人才“成長線”。開展培訓,助人才培養。注重定向培養,實施農村黨員教育“春早”行動示范培訓和“鄉土人才”培育協同推進,依托鎮農技站、村黨員現代遠程教育站點等教學設施,定期對農村黨員和鄉土人才開展農業科技、實用技能等培訓。其中舉辦黃村鎮特色產業技術培訓、農民素質素養提升培訓3場,200人次,組織醫療護理員技能培訓2場,30人次。近年來,黃村鎮以“百個專家團隊下基層”活動為契機,多次邀請市、縣相關技術專家,把課堂搬到農村、把技術送到田間,解決生產中的技術難題。整合資源,促技能提升。黃村鎮宣筆制作歷史悠久,目前鎮內具有一定規模的宣筆生產企業12家,有1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和2名省級非遺傳承人,宣筆從業人員超500人。今年以來,黃村鎮積極推動宣筆技藝傳承和發展,成功舉辦“蒙恬杯”宣筆制作技藝大賽,為搭建交流切磋平臺、助力傳統人才隊伍建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同時,通過組織參加會展、開設非遺課堂等方式,讓傳統工藝者們得到了一個交流制作經驗的機會。
筑牢理念“傾心引”,搭建人才“棲息地”。謀篇布局,“走出去”招引人才。黃村鎮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將人才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來謀劃和布局。由鎮主要領導帶隊赴北京、上海、江蘇等地招商,學習發達鄉鎮現代產業園布局、電商助銷農產品等先進經驗。搭建綠色產業載體,依托涇縣現代農業“雙碳”產業園平臺以商招商,成功引進總投資10億元的鱘魚養殖及高品質鱘魚子醬產業化項目,該項目預計年銷售額可達到9億元,帶動當地就業100人。截至目前,已成功吸引了7名高層次人才,其中包含3名海外人才,為我鎮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搭建平臺,“請進來”匯聚人才。黃村鎮積極響應上級號召,在“實踐青春,揚帆宣城”小程序上發布超180個高校團隊實踐崗位,這些崗位聚焦宣筆制作技藝、非遺傳承歷史與未來發展規劃等方面,現已接待8個高校團隊共62人,這為鄉鎮引入高校人才資源奠定了良好基礎。同時,黃村鎮持續做好實踐團隊對接與服務工作,給予貼心保障,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推動招才引智與青年創業工作,助力黃村鎮發展。
落實行動“齊心留”,打造人才“蓄水池”。優化服務,完善激勵機制。加大人才典型和先進事跡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輻射帶動作用,通過微信公眾號等平臺載體廣泛宣傳優秀人才工作事跡,努力營造創先爭優、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不斷增強人才干事創業動能。加強政策支持,全力提供項目申報協助等服務,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環境。今年以來,已為我鎮涇縣三兔宣筆有限公司的宣筆制作技藝研學基地成功申報第四批“涇川英才”支持計劃團隊項目,并為3位非遺傳承人申請安徽省級D類人才認定。系統謀劃,強化政治關懷。黃村鎮將持續打好“鄉情牌”,定期召開在外知名人士、企業人才工作懇談會,重點宣傳我鎮的創業扶持政策,展現家鄉干事創業發展的前景,鼓勵他們在發展事業的同時,充分發揮“視野寬、接觸廣、信息靈”的優勢,多宣傳家鄉、多提供招商信息、多引薦外地客商、多回鄉創業,把外地的好做法、好經驗介紹給家鄉。持續完善黃村籍在外優秀人才信息統計表,實時更新,現已摸排收錄39位在外成功人士。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