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嶺鎮梅村村位于云嶺鎮西南面,“中梅公路”貫穿全村,勞務輸出是當地百姓經濟主要來源之一。自開始防控疫情以來,為了讓工作更有章法,措施更有力度,村“兩委”通過研判,分析出梅村老百姓流動及聚集,主要原因是村民需要滿足正常的生產生活,婚喪嫁娶、春節期間的傳統習俗,棋牌室、圖書室、宗教場所及公共體育鍛煉場所的文體及娛樂活動,還有茶余飯后聚集討論一些社會敏感話題等。針對以上原因,梅村村開展了一系列針對性措施,圍繞 “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的工作思路,既要滿足群眾生產生活需求,又要盡可能減少人員流動、聚集,進而達到防控工作要求。
在疫情面前,梅村村的黨員、群眾在村“兩委”的號召下,自發到黨群服務中心報名,以最快的時間組建起了一支25人的志愿者隊伍,分成四個網格小組,隊伍中有黨員、有村民代表、村后備干部。他們沖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24小時待命,分包到戶、入戶摸排、宣傳引導、愛心捐贈,處處都有他們活躍的身影。
為了盡可能減少村民與外界的接觸,保障村民正常的生活需求,該村安排網格小組成員專車幫助村內群眾集中收發快遞,統一購買日常生活必需品。村民梅承富表示,雖然我們的出行受到了限制,但是可以避免部分村民去附近集市、街道走親訪友,集中采購不僅能降低疫情對村民正常生活的影響,也盡可能避免了村民外出的危險。
充分發揮村口卡點的檢查、宣傳、勸返作用,禁止縣外人員流入,制止縣內人員無特殊情況走動,對有特殊情況必須將人員信息、去向、原因及時間進行登記。在查看最近的出入記錄可以看出,梅村村民鮮少有外出人員。
針對此次疫情范圍廣、往返本村人員眾多的情況,該村以網格化管理模式,對全村的流動人口信息進行摸底登記,對外出務工、探親未回村人員,網格長負責電話與他們進行聯系、溝通,勸他們待疫情穩定后方可回村。對湖北返鄉重點人員繼續實行重點防控,堅持每天兩次測量體溫上報,定時開展家庭消毒處理,按要求發放口罩、體溫計等防控物資。
此外,每個網格組都組建了志愿宣傳小分隊,在加強防控政策和防疫知識宣傳力度的同時,對村內所有棋牌室及家庭購買麻將機的防控重點對象逐戶開展巡查、登記,杜絕人員聚集的一切可能性。
梅村村的“因地施策”是農村老百姓集體智慧的一個縮影,也為抗擊疫情提供了新的思路。黨員群眾在積極參與防控疫情的同時,不能“一刀切”,也要能兼顧村民的切身需求,巧用“妙招”筑牢農村防線,打贏這場戰“疫”,以待春暖花開時。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