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進一步發展壯大泉水村集體經濟,泉水村村“兩委”干部認真履行“建強村黨組織、推進強村富民”職責任務,致力于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按照“黨總支+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發展思路,培植“生態農業種植”為主導產業,與鄉村振興公司合作,發展“稻鴨共生”生態水稻種植,把農民增收和集體增收結合起來,走出了一條壯大集體經濟新路徑。
堅持黨建引領,強化發展保障。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是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根本保證。泉水村為了更好地發展和壯大村集體經濟,注重突出農村黨員引領和帶頭作用,把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作為重要任務,從“關鍵少數”入手,從全體黨員發力,全面激發基層內生動力。泉水村黨總支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號召力,大力加強村“兩委”班子隊伍建設,加強村機關文化建設,建立周工作例會制度,每周一下午定期召開工作例會,圍繞村集體經濟“目前發展情況”“接下來打算怎么干”開展交流研討。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召集黨員中的種植能手,手把手傳授村民種植技術,開展“傳、幫、帶”,引領村民走上生態種植致富路。泉水村黨總支始終牢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依托揚子鱷保護區的區位特色,堅持黨建引領,走生態強村之路,為泉水村貼上生態、環保、綠色、健康的標簽,為鄉村振興長遠發展夯實基礎。
堅持整合資源,夯實發展基礎。泉水村是一個典型的農業村,資源只有3700余畝農田、8800畝山場,2019年泉水村708畝耕地和四分之三林地被劃為揚子鱷自然保護區,這對資源本來就極度缺乏的泉水村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制約,村里沒有支柱產業,富余勞動力都外出務工,村集體經濟增長乏力。前幾年,基本是靠扶貧產業資金合作分紅、集體土地流轉及煙葉種植獎補為村里“輸血”,但要想實現長遠發展,還是得靠自身“造血”。這兩年,泉水村抓住機遇,大力發展鄉村產業。2022年4月20日,根據上級通知要求將揚子鱷保護區(實驗區)的708畝基本農田復墾種植,經村“兩委”慎重研究,決定由村集體牽頭進行復墾耕種,成立村集體控股、面向本村村民融資參股的有限責任公司,實行公司化經營,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市場化運作。村“兩委”干部及時收集整理相關資料,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黨員代表大會、張貼海報、入戶登門等方式進行宣傳講解,向村民們闡明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目的、組織架構以及運營模式,鼓勵村“兩委”干部、黨員干部、種植養殖大戶發揮“風向標”作用,帶頭入股。2022年5月12日公司營業執照辦理完畢,安徽昌橋泉水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堅持村企共建,激活發展引擎。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基礎。生態種植符合自然規律,符合國家生態發展政策,符合市場對糧食差異化的需求,對泉水這樣典型的農業農村來說這條路應該是一條可持續的發展之路。村黨組織積極對接走訪縣內外的農業產業龍頭企業,對產業項目、資金安全、后續發展等諸多方面進行了學習和科學論證。采取村黨總支引領、合作社管理、公司經營、農民參與的合作方式,依托揚子鱷保護區的區位特色,發展生態農業。創立“泉水鱷”品牌生態香米,化不利為有利,既促進了揚子鱷保護,又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發展和帶動村民增收。據生態農業公司統計,2023年度集體增收近10萬元,村民務工報酬發放30余萬元(其中脫貧戶達11戶),預計下一年度可為村集體增收15萬元。今年,泉水生態大米繼續種植,選擇了更優的品種,將沿著良種、良法、良品的路子走下去。泉水村利用扶貧資金投資59萬元建立了糧食倉庫,出租給生態農業發展公司使用,生態農業公司投資近10萬元建設了冷庫,完善了大米儲存設施,為常年銷售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泉水村立足自身實際,確立因地制宜的發展思路,堅持從村情實際出發,積極探索“黨總支+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發展思路,以“生態農業種植”為主導產業,廣借外力拓寬集體經濟發展路子,壓實責任加快集體經濟發展步伐,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造血”功能,以生態強村為突破方向,具有借鑒及推廣意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