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上級關于秸稈禁燒工作的決策部署,切實守護轄區生態環境、保障群眾生產生活安全,昌橋鄉堅持問題導向、系統思維,從前期整改、中期巡查到后期賦能,構建全鏈條工作體系,扎實推進秸稈禁燒工作落地見效,以實際行動踐行生態保護理念,為鄉村綠色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直面問題快整改,夯實禁燒工作基礎。在秸稈禁燒工作推進初期,昌橋鄉通過上級反饋,及時發現部分區域存在秸稈隨意堆放、零星火點隱患等問題。鄉黨委、政府迅速行動,將問題整改作為突破口,及時召開問題整改專題會議,明確整改責任主體、整改措施及完成時限。組織工作人員深入問題區域,逐戶走訪講解秸稈禁燒政策,協助群眾清理違規堆放的秸稈;對發現的零星火點,立即組織力量撲滅,并做好后續巡查防范,防止問題反彈。通過高效精準的問題整改,有效遏制了秸稈焚燒苗頭,為后續工作開展筑牢基礎。
強化巡查嚴監管,織密火點防控網絡。進入秸稈禁燒工作中期,昌橋鄉聚焦“防反彈、防新增”目標,建立常態化巡查監管機制,織密全域火點防控網絡。每日統籌安排鄉干部、村干部、網格員及志愿者組成巡查隊伍,按照“分片包干、責任到人”原則,對轄區內農田、林地、道路兩側等重點區域開展“拉網式”巡查,做到巡查無死角、無盲區。巡查人員嚴格執行“早出晚歸”工作制度,攜帶噴壺、水桶等各類滅火工具,對巡查中發現的秸稈堆積隱患,當場督促群眾清理;對試圖焚燒秸稈的行為,及時制止并進行政策宣傳教育。同時,建立村組工作群,在群里及時分享實時信息,提升火點發現效率,確保一旦出現火情,能夠快速響應、及時處置,堅決杜絕大面積秸稈焚燒現象發生。
引入機械強賦能,破解秸稈處置難題。為從根本上解決秸稈處置難題,降低群眾焚燒秸稈意愿,昌橋鄉在秸稈禁燒工作中,積極探索“機械化處置”路徑,引入秸稈打捆機等專業設備,為秸稈處置提供有力支撐。鄉黨委、政府多方協調資源,聯系專業農機服務團隊,安排秸稈打捆機深入各村農田,免費為群眾提供秸稈打捆服務。打捆機高效運轉,將田間散落的秸稈快速收集、壓縮成捆,既減少了秸稈露天堆放帶來的火災隱患,又實現了秸稈資源化利用。打捆后的秸稈可作為飼料、燃料或有機肥原料,為群眾帶來額外收益。同時,工作人員在現場向群眾講解秸稈打捆機的使用原理及秸稈資源化利用價值,引導群眾主動參與秸稈機械化處置,從源頭上破解秸稈焚燒難題,推動秸稈禁燒工作從“被動管控”向“主動參與”轉變。
自秸稈禁燒工作開展以來,昌橋鄉通過“前期整改除隱患、中期巡查防風險、后期賦能促長效”的全鏈條工作模式,有效遏制了秸稈焚燒現象,轄區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群眾生態保護意識明顯提升。下一步,昌橋鄉將繼續總結工作經驗,優化工作舉措,持續鞏固秸稈禁燒工作成果,探索秸稈資源化利用新路徑,推動生態保護與鄉村發展協同共進,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貢獻更大力量。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