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昌橋鄉各村行動起來,統籌謀劃,堅持內外兼修,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同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三大革命”有效結合,打造了一幅鄉風文明、環境優美、安居樂業、農產促進的美麗畫卷。
?
? 小廁所里的大幸福。隨著廁所革命的普及,衛生廁所成為了農村的“標配”,以往的露天旱廁不復存在,捏著鼻子上廁所,還要拿扇子趕蚊子的情形一去不返。童疃村已脫貧戶劉可明介紹,以前在電視上看到過衛生廁所,覺著又高級又干凈,沒想到現在政府的政策這么好,咱們沒花一分錢,也用上了這干凈的廁所,不僅沒有味道,沖水式的也方便打掃衛生,最重要的就是兒子女兒孫子都夸咱農村好!昌橋鄉2020年完成民生工程改廁24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改廁351戶,當年各類美麗鄉村建設改廁100余戶,農村改廁改出了新環境,改出了鄉親們的新生活,老百姓對于改廁的呼聲高,滿意度也非常高。昌橋鄉將繼續推動改廁工作,爭取在“十四五”結束時完成全鄉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5%以上。
?
? 小環境里的大學問。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防控已實現常態化,大家對農村人居環境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昌橋鄉各村高度重視該項工作,利用近期晴好天氣,結合上級部門的秋冬戰役,開展農村人居環境專項整治行動,景山村針對房前屋后的生活垃圾進行集中地毯式清掃,新橋村召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部署動員會,袁店村對電線桿上的牛皮癬和農戶圍墻上的小廣告進行清理,周沖村對全村境內的垃圾桶進行更新和完善……據周沖村黨支部書記郭仲萍介紹,疫情防控對農村人居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周沖村加強了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宣傳,并身體力行,每月定期開展整治行動,老百姓已形成了垃圾入桶的良好習慣,這樣更有助于秋冬季節的流行病預防工作,同時也讓老百姓住的舒心放心安心。
?
? 小村落里的大追求。2016年-2020年,建成市縣級美麗鄉村8處,省級美麗鄉村5處,在建省級美麗鄉村2處,總投資超過一千萬元,美麗鄉村的建成,極大地提升了農村的公共基礎設施水平,豐富了農家書屋、為民服務中心、綜合文化站等精神文明宣傳陣地,有跳廣場舞的文化廣場,也有休憩聊天的休閑樂園,還有提供志愿服務的特殊驛站,最受老百姓歡迎的,就是五彩斑斕的文化墻,其中有村規民約,有垃圾分類,也有優良家風,龍橋村的余爺爺就常常帶著孫子去學習文化墻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很好,我要教育孫子從小從善,把成長融入到鄉村、國家里去。”精神文明的普遍提升,讓昌橋鄉萌發了多處“新風堂”,喜事新辦、白事簡辦的理念漸漸地在農村蔓延開來。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