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走進涇縣昌橋鄉,鳥語花香、蟬鳴蛙叫,花團錦簇、瓜果飄香,隨處可見農民群眾精心打造庭院、采摘果蔬的身影,一個個“方寸之地”的鄉村綠美“小庭院”,正在轉變為進行蔬果采摘、發展鄉村旅游、帶動群眾增收的“幸福園”。沿著鄉間小道再往里走,你會看見荷塘里,層層荷葉間點綴著白色、粉色的荷花和嬌嫩的蓮蓬,冷水茭白則連片叢生;田間池塘里三五人在靜靜等候魚兒上鉤,鄉村之中呈現出了一派安靜祥和的場景……
自開展“聚力優環境、創建全域美”專項行動以來,昌橋鄉嚴格落實縣委縣政府工作部署,圍繞建設“開放美麗人文幸福新涇縣”這一目標任務,堅持把全域文明創建工作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和重大民生工程,思想上高度重視,行動上狠抓落實,措施上高效有力,聚焦重點難點,著力抓落實、明任務、優環境、提素質,以“繡花功夫”持續推動全域文明創建工作常態化、精細化、長效化,切實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立足“治”字,打贏環境頑疾“攻堅戰”。
昌橋鄉成立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專班,不斷健全完善網格化管理,建立鄉、村兩級監督管理機制,采取干部包村制,對各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進行指導,并不定期開展監督檢查。各村成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小組,由村黨總支書記任組長,村“兩委”干部、村小組長分片包干、包保到人,實行定人員、定職責、定地段的人居環境整治責任制,以責任到位推動工作落實。同時,各級網格員加大巡查力度,重點對本網格內發現的亂堆放、亂搭建、亂披掛等問題進行勸導、整改,對衛生死角進行全面排查,建立問題整改臺賬,形成網格化監管體系。
以黨員大會、黨員活動日、文明實踐活動等為抓手,充分發揮黨員模范作用,定期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環境整治志愿服務活動,積極探索“黨組織推動、黨員帶動、黨群互動”的齊抓共管、全民參與的模式。今年以來,我鄉持續動員組織黨員、干部、群眾及清潔工2241人,投入挖機75臺次、清運車輛490車次,清理農村生活垃圾820噸,清理農村生產廢棄物37噸,河溝渠塘清淤76條約33公里;發動群眾投工投勞805人,清理亂搭亂建68處,清除破舊廣告牌450塊,清理牛皮癬、小廣告345處,勸導占道經營、流動商販、違規停車210處。
立足“廣”字,營造全民參與“濃氛圍”
昌橋鄉采取“線上+線下”“現代+傳統”模式,引導各村黨支部、志愿服務隊化身政策“傳聲筒”,充分利用大喇叭、巡邏車、微信群、抖音等宣傳媒介推送環境保護知識。
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開展“十星文明戶”、“最美庭院”、“文明家庭”等活動評選,通過黨員干部帶頭、先進典型示范,鼓勵村民積極主動參與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來。同時,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營造濃厚整治氛圍。今年以來,共開展進村入戶宣傳教育活動305場次,入戶宣傳800余人次,發放宣傳資料1982份,張貼宣傳標語15條,微信群發布宣傳信息100余條。
在各行政村的主干道和中心村張貼公示鄉村兩級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舉報電話,今年以來,共接到投訴2起,全部及時處理完畢,回訪均滿意。同時,充分發揮保潔員示范帶頭作用,鼓勵保潔員向周圍群眾宣傳環保知識,進一步調動群眾參與人居環境管護工作的積極性,營造“清潔環境、人人參與”的環境整治氛圍。
立足“管”字,壓實環境整治“責任鏈”。
鄉創建辦抽調鄉村干部5人,兩級聯動,每周深入所轄13個村對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進行跟蹤落實、協調巡查、督促指導,做到巡查有匯報、整改有反饋、復查有落實,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同時,結合縣督察組督查反饋情況,實行立行立改,并對整改問題及時進行“回頭看”,對問題突出、整改不力的,堅決實行嚴格問責,讓群眾切身感受到了人居環境整治帶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每個季度召開一次全鄉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現場推進會,召集13個村的主要負責人到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展效果較好的村莊進行學習交流,總結好的經驗方法,結合實際制定整治方案,有效推進工作。同時,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作為年度村級考評重要依據,把工作成效與項目經費撥付掛鉤,通過重罰重獎,調動各村“比學趕超”的熱情。
昌橋在變,生活在變,通過一項項為民舉措,這座小鎮每天都在進步,讓生活在這里的人民真切感受到了“聚力優環境、創建全域美”帶來的可喜變化,生活越來越舒心。沐浴著時代的新風,昌橋鄉正以飽滿的激情和文明的力量向著幸福出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