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涇縣桃花潭鎮清溪村坐落在大山深處,由于當地沙質土壤的特性,形成了以丹皮、貝母為主的草藥種植產業,這是當地村民主要的謀生手段。然而,產業發展難成規模,村民收入增長緩慢,致富效果不顯著等問題始終存在。如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之際,村民們探本窮源,渴望找到符合本村實際的高質量致富奔小康之路。
不可置否,清溪村的生態、資源、區位等要素鮮有突出之處,產業創新發展可謂舉步維艱。村民們常說,家鄉唯一的優勢是有片好風景,可山川環伺之下,想要開發并不容易。
清溪村位于兩山之間,雖然有些閉塞,但也因此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自然風光。從上而下,處處皆景——山頂上巨石奇峻,山腰上石壁如畫,山腳下梯田秀美。眼看著周邊的查濟古鎮、寶峰巖風景區旅游業發展紅火,“眼饞”的清溪村民也想著有一天能融入大桃花潭風景區,帶著家鄉的美麗風景乘上全域旅游發展的強勁東風。
今年春節,機會來了。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鄉親們響應疫情防控工作關上了村大門,在難得的團聚時間里,大家坐到一起,聊起了家鄉發展大計。金珠組村民張學仁第一個站了出來,他說:“我們這山上的有如此好風景,要是能修條方便的山路,一定能把旅游業搞起來,只要大家同意,我愿意帶這個頭。”
張學仁帶頭捐資5萬元用于修路的消息很快在金珠組與隔壁村頭組傳開,在村“兩委”的倡議下,清溪人雷厲風行、積極響應,你一千,我八百……39戶村民參與進來,籌措資金85000元,修路這事漸漸提上了日程,村民們還給它取了個充滿希望的名字——百步云梯,寓意“一步一個腳印,踏上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天堂”。
經過半個月的部署安排,“百步云梯”終于開工了。大家商議決定,將所籌資金全部用于購買水泥沙石和機械設備,人工勞力則由各戶義務承擔。沒有一分錢的回報,村民們卻干勁十足,每天扛著鋤頭、掃把上山清理路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長此以往、樂此不疲。
張學仁的母親文小榮今年70歲,兒子帶頭出資修路,作為母親她十分自豪,同時也不甘落后,主動前往一線,當起了“挑山工”。文小榮告訴我們,村里和她一樣“不服老”的有10來個,每天擔水泥上山30多趟,發揮得作用一點也不比年輕人小,她說:“我們年級大一些,速度慢一點,但是大家一起吆喝著加油打氣,上山路也就沒有那么難、那么累了。”
金珠村民組長文四清介紹說:“忙得時候,山上有二三十人一起干活,那場面真是熱火朝天。”由于村民們團結一致,僅僅一個月的時間,“百步云梯”的路基清理完畢,雛形依稀可見。再往后一周,山路入口處600米左右的石砌臺階也順利完工,大家干勁越來越足,“點子”也越來越多。水泥運輸效率不高,老人們挑運不安全?大家伙合計著買了一臺電動吊機,實現水泥運輸自動化!山上拌水泥用水不方便?就地取材,引山泉水……
出錢出力、出謀劃策,鄉親們一邊揮灑汗水,一邊展望明天。貧困戶孫桂花說:“我在山上都種了草藥,以往收成的時候一天要上下山好幾趟,等路修好就方便了。”老水泥匠文四友想:“等這條路修好后,我們老年人有空就可以上山走走散散步,健康生活也是小康社會的一部分。”老書記文關進盤算著:“‘酒香不怕巷子深’,等路修好了,游客自然就會走過來,產業也會發展起來,我們的生活一定會更美好。”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