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涇縣堅持把黨員教育資源建設作為提升黨員教育質效的重要抓手,緊跟新時代黨員教育新形勢、新要求、新特點,主動識變應變求變,加強微視頻、微黨課、微動漫、圖解、H5海報等新媒體作品創作,精心打造了一批內容短小精悍、形式豐富多樣、影響廣泛深遠的優質作品,為黨員教育資源建設蓄積“源頭活水”。
聚焦中心大局,把握關鍵點,確保選題導向準、有新意。堅持策劃先行,圍繞黨的創新理論、黨建基本知識、紅色歷史文化、重要節點節氣、階段中心工作等主題,選取黨員群眾討論熱度高、興趣濃,工作開展有盲點難點,文化傳承發展有亮點等內容,精心謀劃新媒體作品選題,并對選題的可行性、思想性、教育性、藝術性進行充分論證,確保選題契合實際、精準落地。黨紀學習教育期間,原創漫畫圖解《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十二不準”》采用詼諧幽默的繪畫風格,再配以言簡意賅的文字內容,對《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第四章嚴明黨的政治紀律中的“十二不準”進行精準闡述,以文載道、以形傳神,讓黨員、干部能夠提綱挈領準確掌握黨的紀律教育學習要點。該作品被共產黨員微信公眾號采用,各類媒體大V、黨建公眾號紛紛轉發,總瀏覽量超20萬人次,黨員、干部學紀、知紀、明紀、守紀之風蔚然興起。2023年以來,涇縣先后策劃推出微黨課《初心 匠心》、節氣微視頻《冬至》、法規圖解《公務員登記如何開展?》等作品20余部,為黨員干部提供了豐富的黨員教育學習資源。
整合多方資源,抓牢支撐點,確保制作水平高、有新招。堅持統籌資源,由黨員教育中心牽頭,聯合鄉鎮黨委、縣直單位、社會影視公司等多方力量,深化“聯審聯制聯評聯建”制片工作機制,加強制片骨干、評審專家與專業公司的互動交流,促進制片團隊磨合,保障制片工作高質高效推進。黨員教育電視片《紅色文物“講故事”》之《葉挺的望遠鏡:云嶺上的烽火印記》《周子昆的懷表:時間定格 “表”述歷史》采取平實視角,通過挖掘紅色文物背后的故事細節,為黨員群眾講述了烽火歲月里的感人故事。兩部片子通過前期走訪調研、搜集素材,與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專業學者進行探討交流,從歷史的真實性、故事的感染性兩種角度出發精細打磨創作腳本,并多次對文案內容進行審核把關,確保腳本內容既符合歷史事實又發人深省,讓黨員、干部看了有觸動、受啟發。該作品在全省第十六屆黨員教育電視片交流觀摩活動中榮獲一等獎。聯合退役軍人事務局制作的紀錄片《歸隊》巧妙運用紀實手法,通過對人物心理的刻畫、對真情實感的表達,真實地描繪了汪貴福一家三代鍥而不舍尋找烈士后人、讓英烈歸隊的感人場景,該片被全國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庫采用。
拓寬宣傳渠道,找好發力點,確保傳播聲音遠、有新效。堅持學用結合,依托線上線下兩個平臺,精心組織、多管齊下,全方位拓寬黨員教育資源宣傳渠道,讓優質黨員教育資源向基層延伸、向黨員身邊傳遞。線上,依托“安徽先鋒微訊”“宣城先鋒”“涇縣先鋒”微信公眾號等黨建宣傳陣地,積極轉發推送感染力強的黨員教育電視片、可讀性強的圖解海報等優質黨員教育資源,號召黨員、干部利用閑暇空余時間主動學、隨時學,使黨性教育融入日常。線下,結合“黨課開講啦”“學習身邊榜樣”“百部精品微黨課進基層”“紅色影視播放季”等活動,有效利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集中培訓、實地觀摩等方式,組織各領域各層級黨員、干部集中觀看微黨課《用生命譜寫的誓言》、培訓片《山溝里的中國“淘寶村”》等本土黨員教育電視片,推動黨員教育電視片進機關、進社區、進農村、進學校、進企業。2024年以來,涇縣組織各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通過線上線下渠道觀看學習優質黨員教育資源達10余部,受眾3000余人次。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